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心梗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病例表明,年轻人的发病率在上升。近日,心内科董丰主任医师一夜为三名急性心梗患者做了急诊手术,疏通了血管,三名患者均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
32岁的小张平时身体一向健康,总觉得年轻体质好,便不太在意生活方式,经常熬夜、抽烟、喝酒。清明小长假期间在家休息时熬夜玩手机刷剧,突然觉得胸骨后持续紧缩发闷不适、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肢体乏力等症状,于是立即来到无锡二院急诊室。检查结果显示,小张大面积心肌梗死,需立即进行急诊心脏支架植入术。心内科董丰主任医师连夜为其做了急诊手术,疏通了患者的血管,救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手术刚结束,又陆续来了两位类似的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
“我还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会得心梗?”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着实想不通。董丰介绍,三例心梗病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这可能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类似的情况近年来明显增多,在心梗病人中,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大,40岁以下的病人不少见,甚至还有20多岁的年轻人。这主要跟男性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许多男性尤其是年轻人,自恃体质良好,吸烟、喝酒、肥胖、熬夜、缺乏运动、不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很容易导致冠心病、心梗的发生。另外,年轻人有点不舒服一般不太在意,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能错过早期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当下十分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冠状动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甚至室颤休克死亡。但心梗是可以预防的,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重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等,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
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但约有50%-80%的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更长时间有先兆症状,若能引起警惕,则有可能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1、在近一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呈进行性加重;
2、原有的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胸痛较以前更为剧烈,范围扩大,时间延长,或服用硝酸甘油其他急救药物不能缓解者;
3、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4、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或血压有较大波动者;
5、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呈进行性加重;
6、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主要症状:突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湿冷、频繁咳嗽、严重时可能咯粉红色泡沫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7、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当出现以上警报信号时,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觉得年轻可以“扛一扛”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