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医”线风采⑥丨北院综合内科Ⅰ:“心”行动,新感动
发布日期:2023-01-17 浏览次数:7039

闻令而动勇于担当

轻伤不下火线

他们以责任和坚守

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加班加点,为患者送去最好治疗

“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液泵快速给予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留取血标本。”凌晨,北院综合内科Ⅰ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正在进行。当班医生冯源锡副主任医师一边检查病人一边准确迅速下达着口头医嘱,护士一边重复医嘱,一边熟练执行。患者急性心梗,生命危在旦夕,心内科副主任姜海滨始终守护床边指挥抢救,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下来。

北院综合内科Ⅰ成立后,心内科副主任姜海滨主任医师担任临时负责人,不仅要统筹整个病区的全部工作,带领医护人员查房、写医嘱、接新病人、召集多学科会诊为危重症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还经常做急诊手术。一次值班期间,一名急性心梗病人被送到市二院北院急诊抢救室。姜海滨顾不上自己已经开始发热,连续做了四五台手术,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半。直到很不舒服了才去做了检查,发现双侧病毒性肺炎,这才回家短暂休息。

冯源锡副主任医师早上8点刚交班,就被急诊抢救室叫去会诊急性心梗,会诊、与家属谈话、联系监护室床位、办理入院文书、手术签字、护送至导管室。刚刚喘口气,急诊抢救室和观察室同时叫急会诊,她又一路小跑着去忙碌,等全部忙完回到病房开始常规查房,已经11点了。查完房收治了三个新病人,此时已经快一点钟了。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忙碌节奏,经常来不及吃午饭。

刘肖肖副主任医师被派驻急诊内科,每天都如在“战斗”。她每天进入急诊内科诊室后,直到下班,基本上都不会再出诊室,每个班要看100人左右,最长的一次连续上了9.5小时班,坐在位置上没有站起来,没有吃饭、喝水、上厕所。最忙的一次,她一个人上中班,120急救车送来21名危重病人等待处理。她如陀螺一样在各个病人间穿梭,忙得全身是汗,最终给予了每个病人妥善的治疗。

杨静医生家里两个孩子都在发热,但她依然坚持承担病房周末值班工作。收治危重症病人的时候,她跑前跑后忙出一身汗,积极组织抢救,认真开医嘱、写病例、调整患者的用药等,经常错过饭点。有一天病房当天收治了13人,其中病重10人。杨静没有吃午饭,忙着为患者进行治疗,感动了患者家属。等患者好转出院后,为她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精心护理,坚守岗位不退缩

苏严琳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也每天忙碌在各个病房间,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苏严琳每天都要到病区来,哪怕高烧39℃。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情况危急,苏严琳立马赶到患者床边组织有序抢救,直至深夜。在得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下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忙完这些,她还要再看一下明天的排班,安排足够的人力,盘点科室各类物资,及时申领。关注危重症患者,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等。

佟瑶护士有一项职责是管理病区各项物资。近期因急危重症患者比例升高,科室日常药物种类繁多,药名复杂。许多患者年龄大、记性差,掌握起来较困难,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佟瑶精心设计了科室常用药物画册及作用说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还制作了特殊饮食宣教卡和特殊药物提示卡等。88岁的患者王老先生很多事情都已经记不清,但独独对他吃的药物清清楚楚,对佟瑶护士所做的工作赞不绝口,称赞护士比自己的孩子还要贴心。

徐丹弘备班在家时,科室突然三名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其中还有一位患者需要输血,工作量有些大,中班护士忙不过来。接到通知,她二话没说立即赶往医院。每次需要她临时来加班时,她从未推脱,立即赶到医院开展急救。经过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在场的家属目睹抢救全过程,非常感动,无不感叹她的技术精良。

朱欣雨下班时,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抢救,她立即跑到床边进行抢救。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满头都是汗,也顾不上擦。等到患者转危为安,已经七八点了,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直到患者病情稳定了才下班回家。

张敏是一名新职工,但她不仅抢着做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外,还虚心向高年资护理人员学习,尽可能抽空去床边安慰患者、平复患者的情绪,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受到很多患者的点赞。人手紧缺时,她会主动要求加班,或是上最辛苦的中夜班。

轻伤不下火线

连续加班加点

哪怕再苦再累

只要看到病人康复

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