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不舒服多休息一会,这个病人交给我。”“我可以值夜班,今晚让我来。”……市二院综合内科Ⅳ的医护人员来自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等科室,他们讲奉献、勇担当,为病人恢复健康以及医院平稳运行挺身而出,用奋斗和坚守书写医者大爱。
24小时收满47张床,党员冲锋在前勇担当
24小时收满47张床位,患者平均年龄8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达99岁。这是综合内科Ⅳ开设后创下的新纪录,在这个病区内,高龄危重症患者占了一大半,其中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基础疾病,对综合内科Ⅳ医生们的内科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方便医生开展工作,在收治病人的过程中,病区负责人石国勋主任医师就开始留意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依据病情程度将患者进行划分,确保每位医生合理诊治病人,为病区的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我就应该要冲在前面。”作为一名党员,石国勋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勇挑病区重担,发烧高达40℃也依然在病区守护病人的健康,是综合内科Ⅳ当之无愧的“领头羊”。80岁的李奶奶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础疾病,经过几天的常规治疗后,病情突然迅速发展,有向“白肺”进展的倾向。石国勋当机立断,为李奶奶调整用药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召集医生展开讨论,为李奶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治疗,李奶奶肺部已经吸收了90%,即将出院,回归健康生活。
“患者血糖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救治!”由于呼吸系统感染,本身患有糖尿病的吴阿公因严重代谢紊乱突发昏迷休克,住院医师李晓娣急忙赶到病房进行急救,就在跑到病房的这短短一段路程中,生病还没完全康复就返岗的李晓娣不住地剧烈咳嗽,等到状态稍微平复又加快脚步跑到病房。急救措施有条不紊,通过及时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吴阿公身体逐渐好转。
一位70岁的患者曾因冠心病放过心脏支架,同时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刚被收治入院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血压一度飙升至200mmHg以上。华敏慧、杨怡莎、房德玉医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日都对患者进行4-5次查房,时刻关注患者心电监护数据,同时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咨询相关专科,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如今患者已经没有胸闷、气喘等症状,血压也趋于平稳。
来自消化内科的乌日汗和胡臻医生凭借着深厚扎实的内科知识很快就适应了综合内科Ⅳ的工作节奏。“这么多病人还在等着我们,我们不能倒下!”“你今天出夜班,这个病人就交给我吧,快回去休息。”即便生病最严重时身体低热寒战,多走几步路就胸闷心慌,两位医生依然主动坚守,为病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优质服务赢得交口称赞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在特殊时期,护士们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斜挎用输液袋改造而成的小包是综合内科Ⅳ每一位护士的“标配”。蓝色的隔离衣没有任何用于存放物品的口袋,为了减少护士来回奔波拿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小小的输液袋承担起了放置工作用品的大使命,PDA、水笔、手表、胶带……小挎包陪伴着护士走过一个又一个病房,见证一次又一次优质护理。
“认真负责、服务到位、态度友好”是综合内科Ⅳ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护士们的一致评价。前段时间腿部骨折的潘婷护士长至今走路仍有些一瘸一拐,但她舍小家为大家,顾不上家中生病的父母孩子,在病区人手短缺的关键时刻,选择坚守岗位,毫无怨言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护士们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周静怡护士长坚守岗位多日,当新开病区时,她又主动加入新病区收治病人的队伍,协助病人落实床位,减轻其他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等到所有病人收治完毕,已经将近晚上八点,她却笑着摆摆手说:“看到大家有顾不上的情况我都会去帮忙,只要能将病人都安顿好,这些辛苦算不上什么”。
“这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护士,对待患者贴心细致、每天都是充满活力地面对我们,带动整个病房乐观向上,我能这么快恢复健康离不开她的帮助。”一位病人刚出院就致电12345热线,对吴亚波护士表达自己的感谢。
护士徐婉不怕脏不怕累,为病区里症状最严重的患者清痰。为了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她将纱布反复浸湿,一点一点蘸去患者口中足有蛋黄那么大块的痰液。一次临近下班,她看到患者嘴里又有了大量的痰,主动加班为患者清痰,俯身在病床边,腰一弯就是半小时。患者家属将徐婉的贴心都看在眼里,多次表扬她:“徐婉护士没有丝毫嫌弃,每天都会清理得很干净。”
石国勋每次交班时,都会特意感谢病区的护士们。如今的护理工作较之前翻了几倍,病后尚未恢复的身体、嘶哑的嗓音、巨大的体力消耗……但没有人有怨言。“这床患者要俯卧位通气了,我们来帮助他翻身。”这是项妤枫、吕娜、刘悦等护士协助患者自由呼吸的努力;“阿公昨晚睡得好吗?我来帮您拍拍背,顺顺气。”这是史慧娟、董懂、黄俊梅等护士时刻注意患者情况的用心……她们忙碌的身影绘成了综合内科Ⅳ美丽的医者画卷。
奔忙的脚步
满身的汗水
是守护生命的见证
感谢他们的全力以赴
为辛苦的白衣天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