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平,男,汉族,1984年5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
他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深知患者疾苦,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他深知成长没有捷径,抓住一切机会勤学苦练到手都拿不起筷子;他始终牢记人命至重,将每一个患者的异常指标都记在心中。他就是市二院肝胆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周永平。
传承家学,打磨精湛医术
周永平的祖父是无锡有名的外科医生周维善,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享誉沪宁线,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周永平从小耳濡目染,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憧憬,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因此在高考时,他所有的志愿都填报了医学院,并顺利被苏州大学医学院录取。
理想的实现需要巨大的付出,周永平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知识,在别人交友、打游戏时,他一直在学习。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他废寝忘食,时刻牢记爷爷的教诲,“病人不会按照书上的内容来生病,打好基础将来才能融会贯通,做一名对病人负责的好医生。”
第一次手术时,周永平很激动也很紧张,竟然把针缝断了!虽然并没有受到老师的责备,但这件事给了周永平很深刻的教训,他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书上得来终觉浅,想要做个好医生,一定要多练。为了提升手术熟练度,他在学生时期便每天都到外科急诊室,为患者做清创、缝合等基本操作,参与比较简单的阑尾炎手术,每一个难点都反复练习、揣摩。
在没有模拟器的年代,为了练习缝合、打结、拆线的技术,他经常会买一块猪肉,反复练习打结。每包有一百多根打结线,一根线可以打一百多个结,他每天要打掉两三包线,累得手都拿不动筷子。在后来的从医生涯中,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连细节处都把握得很好。他坦言,这和读书时候就开始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胸怀大爱,仁心仁术造福患者
做临床医生十余年,日常管床20多张,门诊、手术、科研、带教,工作异常繁忙,但周永平却能记得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和异常指标,对患者的情况张口便能详细说出,分析起来抽丝剥茧。他医术精湛却胸怀大爱,不放弃每一个患者。
一年前,一名24岁的患者体检时查出胰头部有一个约4厘米的肿物。辗转多家医院咨询,医生都建议手术治疗,要开大刀,刀口可能长达20公分左右。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经人推荐来到周永平的专家门诊。周永平仔细检查影像报告后认为,可以通过腹腔镜的方式做胰头的局部切除,从而最大限度保留其他脏器的功能,减少后遗症,但手术难度很大,对医生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最终,凭借精湛的技术,周永平和团队仅在患者肚子上开了5个小切口,历经6个多小时,完整切除了胰头部肿瘤。患者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地活动,一周就出院了,也没有并发症,如今生活工作一切如常。
平时遇到家属询问患者的情况怎么样了,周永平不用打开病例资料,也能脱口而出,耐心解释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异常指标都熟记于心。以至于经常有患者家属感慨,“周医生记得每个患者的毛病,检验数据张口就来,比自家子女都熟悉我们的情况,真是个好医生!”
一年365天,他坚持每天两次查房,雷打不动,这源于爷爷的教训。有次周末他在家休息,爷爷周维善去医院发现科主任在查房而周永平不在,立即一个电话打过来斥责,“心里装着患者,你就睡不了懒觉。”从此,周永平哪怕在结婚生子等人生的重要日子,也要先去病房看看才放心,就连孩子出生的时候他还在做急诊手术。因为胸怀大爱,他从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精益求精,细节处见功夫
周永平非常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医学事业,工作以后依然不放弃学习,努力在学历和能力上进行提升,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在胰腺癌领域深入钻研。他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当许多人头疼又要搞临床又要做科研时,周永平反而觉得科研对于临床医生是必不可少的,“临床积累给我提供了科研的素材,科研成果再反哺到临床,可以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他善于思考,一次在观摩专家做高难度手术时,他惊讶于专家手术的行云流水,同时也在思考: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同样都是由暴露、分离、结扎和缝合等一个个细节拼凑起来的,为什么教授们做的就是漂亮,术后并发症就是少?他认为,是因为教授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所以他不仅自己苦练,也经常督促年轻医生不要走捷径。练习腹腔镜技术时,他从最基础的动作练起,在腹腔镜下练习夹豆子,如同当年对着猪肉练习打结。如今能够游刃有余地在腹腔镜下找到并剥离血管、肿瘤,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常年一丝不苟的习惯,使他练就了精准的判断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转危为安。一次,一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胆肠内瘘的患者,凌晨突然出现胸闷、气喘、大汗淋漓、神智淡漠的症状,病情危急。值班医生一时找不到明确病因,周永平赶到后马上说,“应该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马上查血糖、尿糖、血气分析。”快速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经过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现场的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对他非常佩服。
勤学加苦练,使他成为院内最年轻的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之一,拥有近万余例手术诊治经验,是无锡地区能独立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最年轻的医生之一。他发表的论文总影响因子超50分,主持多项省部级和市级项目,多次获得江苏省医学科技、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020年他获评太湖人才计划“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荣誉背后是十余年如一日的不懈付出。但他认为,荣誉只代表过去,在解除患者病痛的道路上永远没有终点。他将恪守从医誓言,在新的起点上,谱写百年二院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