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扩大道德模范和无锡好人的影响力,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经研究决定,将在全市范围开展建设“道德讲堂”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实际,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把无锡城市精神融入到市民心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目标任务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建立起覆盖全市上下、各个领域的“道德讲堂”网络,强化宣传教育,传播身边模范好人的道德故事,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学习雷锋好榜样,自觉成为文明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大力宣讲道德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和崇高品质,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切实给予道德先进人物帮助扶持,努力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
2、满足“以文化人”的精神需求。通过道德讲堂,让百姓在面对面交流中净化心灵、崇尚文明,用文化力量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方面。
3、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市民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
4、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群众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三、基本原则
建设“道德讲堂”,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本原则,在“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基础上,走特色化道路,普及性和创新性并重。
一是贴近实际。要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宣讲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使道德讲堂办出特色,办出风格。
二是贴近生活。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的典型事例,使道德讲堂建设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研究道德讲堂特点和受众的需求变化,创新模式,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是贴近群众。要重视群众在道德讲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握群众脉搏,反映群众需求,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道德讲堂”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讲堂。
四、主要内容
“道德讲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
一是社会公德建设。以“礼仪”为核心,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
二是职业道德建设。以“诚信”为核心,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
三是家庭美德建设。以“和睦”为核心,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
四是个人品德建设。以“友善”为核心,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
五、形式流程
“道德讲堂”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
我学:以演绎展示、巡回演讲等形式,听凡人道德故事,悟模范优秀品质,把典型的事迹和品质形象化、具体化。
我讲: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群众自己和身边的道德故事,展示道德智慧,传播道德力量。
我议:以辩论讨论、总结点评等形式,评议身边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道德境界。
我选:以群众评选、菜单式宣讲等形式,由群众评选先进人物;群众选择每一次宣讲的人物、主题和时间等。
我行:以实践转化、提升素质为目标,引导群众在认知、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行为。 “道德讲堂”还要形成规范的“五个一”流程,即在每一场讲堂实施中:
“唱一首歌曲”:每一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群众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诵一段经典”:组织群众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和征集的公民道德“三字经”;
“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
“作一番点评”:由群众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六、具体类别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建设好以下六类“道德讲堂”:
1、机关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机关公务员。以加强“官德”修养和公务员作风建设,倡导勤政廉洁、忠诚负责、知礼守礼等为主要内容,将参与“道德讲堂”活动纳入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并作为公务员评优考核的依据之一,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公务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改进作风、提升效率,争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率。牵头单位:市级机关工委,协助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行业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窗口行业服务人员。以倡导诚信服务、规范服务、文明服务、高效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行业内建立机关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每个窗口行业和基层单位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和百姓关注热点,针对性的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引导行业从业人员自觉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文明办,协助单位: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3、学校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以倡导“三心教育”(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吸引和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道德建设,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协助单位:团市委、校管中心和各市(县)、区。
4、社区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以倡导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关爱感恩等为主要内容,发挥志愿者等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的作用,整合社区各类阵地,丰富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居民在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协助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及各市(县)、区。
5、村镇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农村居民。以倡导孝老爱亲、文明礼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根据农村居民的价值观接受特点和生活习惯,精心设计“道德讲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吸引农村居民参与,推进城乡一体文明。牵头单位:市委农办,协助单位:各市(县)、区(含有农村工作的)。
6、新市民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外来务工人员。以倡导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自强自立等为主要内容,在新市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开设“道德讲堂”,利用周末双休日等业余时间,开展有针对性和普及性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使新市民树立遵纪守法、自强不息、健康生活等现代观念,尽快融入城市文明。牵头单位:市人口计生委,协助单位:市文明办、民政局、公安局和各市(县)、区。
七、推进步骤
“道德讲堂”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3月—4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号召我市各地区、部门积极响应、主动参与道德讲堂建设。
2、示范引领阶段(2012年5月—7月)。六类“道德讲堂”的牵头单位分别负责建立1-2个示范点,形成科学有效、各具特色的讲堂模式,做好示范引领工作。
3、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8月—12月)。各地、各部门在建立“道德讲堂”示范点的基础上,推广经验模式,全面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并保证“道德讲堂”每月开讲1次以上。
八、工作要求
1、阵地建设要规范化。在“道德讲堂”的建设标准上,要做到“四个一”: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选树一批来自群众、事迹感人的无锡好人,编印一批主题鲜明、故事真切的读物讲义,打造一批特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讲堂。在布局安排上,按照“就近就便、类型齐全、覆盖合理、有序推进”的原则,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在全市推开。各地、各部门单位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推进。
2、宣讲队伍要多样化。各类“道德讲堂”要与“道德模范千场巡讲和网上宣讲”活动有机结合,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宣讲队伍,一是先进模范讲,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传递道德;二是宣讲人员讲,组织培训专门的宣讲员队伍到群众中间进行巡回宣讲;三是身边群众讲,组织广大群众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道德故事,使群众成为“道德讲堂”的主人。
3、考核激励要科学化。市文明办组织对全市“道德讲堂”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定期以实地旁听、群众问卷、查看台帐等方式,将“道德讲堂”建设情况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城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合起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把开展参与“道德讲堂”的情况作为授予各条线、系统内部先进荣誉的考量内容,每年表彰命名一批“优秀道德讲堂”。
4、宣传推广要经常化。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发现收集基层在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及时予以大力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市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单位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情况,大力宣传道德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类“道德讲堂”的实践者,举办“道德讲堂”建设的交流研讨活动,为下一步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各市(县)、区和相关部门可参照本《实施意见》,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制定各自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