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抗疫情】战“疫”伉俪:深情的相拥的背后是爱与坚守
发布日期:2020-02-24 浏览次数:4216

“加油!注意身体!”这两天一则短视频在抖音上感动了十多万网友。视频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另一名医生在走廊里紧紧相拥,同时叮嘱对方。他们是市二院重症医学科医师马加威和市五院重症科护士程荣。他们是白衣战士,又是夫妻。妻子刚刚完成在负压病房两周的工作撤下火线,丈夫便整装进入隔离病

区,他们在走廊上相逢的那几秒,是他们半个月以来的第一次见面。虽然隔着严实的防护面罩,但彼此间都读懂了眼睛里那份嘱托。

不惧生死,主动要求上“战场”

“我想去前线,作为党员,这个时候要发挥带头作用,更何况我还是ICU医生。”小年夜当晚,医院组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消息传来后,马加威看到通知的瞬间立即在群里报名,当晚就写下了请战书交给护士长,并且特意给护士长发去微信,请护士长帮忙推荐。

“在ICU工作,每天都是和死亡的竞赛,所以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去一线,见识一下这个‘厉害’的病毒。”第一批队伍出发以后,马加威又多次找到护士长和党总支书记,希望能去一线工作,“我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我的战场本就应该在一线,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给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把好生命的最后关口。”最终,马加威如愿以偿地进入五院负压病房,走上了他渴望与病毒直面战斗的战场。

进入负压病房前要穿三层防护服,结束工作则要做好各项消毒,一进一出,就得花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马加威全程不敢有一丝马虎。一个班下来,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工作累了,他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趴一会儿。鼻梁上满是压痕,脸被挤变形,满脸通红、满头大汗,这是马加威和同事们的常态。在负压病房的这段时间,病房就是他最主要的“战斗”场,工作也已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需要,他随时都要穿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

不畏危险,夫妻齐心“接力”战斗

负压病房是“核心战场”,也是最危险的岗位。取鼻咽拭子、气管插管、查体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马加威多次的主动争取都没有被批准,缘于他的妻子程荣。程荣是五院的一名护士,曾和马加威共同在二院重症医学科工作过,且有传染病患者护理经验。五院组建负压病房医护人员团队时,程荣在马加威的支持下主动报名,并于2月7号进入负压病房开始工作。

“接力”进入负压病房的马加威,在分别半个月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尽管他全副武装,但妻子在第一时间认出了他。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但彼此的嘱托饱含深情。接下来,他们将要分别更久。程荣要进入隔离区14天后,才能回家与家人相见;14天后,如果患者病情稳定,马加威走出负压病房,也需要进行14天的隔离休整。相隔咫尺的两人,中间还隔着28天的距离。但马加威和妻子都说,这不算什么,“救死扶伤是医者天职,我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使命。”

“爸爸妈妈加油,早点打败病毒小怪兽来接我们哦。”马加威说,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刚刚五岁,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面了,在休息间隙,和家人孩子的沟通只能通过微信和电话。孩子常常在电话里问爸爸妈妈怎么这么久还不去接他们,他和妻子总是告诉孩子,“外面有病毒小怪兽,等打败小怪兽,就去接你们。” 

疫情开始之前,夫妻俩已做好随时上“战场”的准备,让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回了老家。没有了牵绊,两个人全力投入工作。对于父母,他们心疼又内疚。得知他和妻子都要求去一线时,父母起初很担心,尤其是母亲,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去吧,孩子,我和你爸年纪大了,出不了什么力。家里不必挂念,保护好自己放手去干,孩子放心交给我们。”母子连心,年迈的父母为了让他们全力应对这次疫情,主动照顾起两个孩子,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抵御疫情,守护健康。有了家人的支持,马加威夫妻俩如释重负,更加坚定了与疫情斗争到底的决心。由于疫情,在老家的父母没有了亲戚的帮衬,带着两个孩子,连饭都没法按时吃,但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每次都在电话里“报喜不报忧”。

爱情最好的模样,就是能够共同携手前行。在擦肩而过的瞬间,他们用坚定的目光和深沉的嘱托,诉说各自的职责与使命。在需要他们守护的战场,他们如披上战袍的勇士,一往无前,诠释了一名党员的执着和坚守。

马加威.jpg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