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健康教育
夏季谨防四种常见皮肤病
发布日期:2017-07-26 浏览次数:15507

 夏天因气温上升、湿度升高、蚊虫叮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恼人的皮肤病不请自来。往年,医院皮肤科经常接诊不少夏季高发的皮肤病患者。为此,要想度过一个无忧的夏天,就应该加强预防,做好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因此,现将四种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一、夏令皮炎

  此病是由于夏季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皮肤病。在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持续增高,人们感觉闷热不适的天气中容易发生。皮疹表现红斑及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人们俗称的“小红疙瘩”),伴剧痒。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尤其双小腿伸侧更多见,对称发生。夏令皮炎多见于成年人,每年的6-8月多见,气温下降或秋凉后会自然减轻或消退。 

如何防治: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注意室内通风散热。衣服应宽松、吸汗,不宜穿过紧而不透气的衣裤。避免搔抓,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及热水洗浴;局部可外搽炉甘石洗剂及其他清凉止痒剂;也可适当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倍氯美松软膏等外搽;可口服清暑解毒冲剂。皮损剧痒难忍着时可口服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开瑞坦)等抗组胺药。

  二、儿童脓疱疮

  该病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化脓球菌性皮肤病,老百姓俗称“黄水疮”。本病多发于汗多闷热的天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对象主要是2-7岁儿童和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属于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夏季的七、八月份为发病的最盛时期。临床多见面部口、鼻周围及四肢暴露部位发生,皮损表现迅速演变的薄壁水疱、脓疱、破溃糜烂及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并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而使损害蔓延。重症者会出现发热、淋巴结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新生儿及体弱儿童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儿童在炎热的季节易患脓疱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儿童的皮肤薄嫩,皮脂腺发育不成熟,皮肤表面缺乏脂质膜保护,所以对细菌的抵抗力差。二是气候温热潮湿,皮肤多汗,细菌容易繁殖,而且皮肤经汗液浸渍之后容易受伤,给细菌侵入打开了门户。三是儿童夏季易发痱子、湿疹等皮肤病,同时也容易继发脓疱疮。

  如何预防:合理营养,小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加强锻炼,改善一般健康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经常修剪指甲,除去污垢。衣服应当勤换勤洗。婴儿应勤换洗尿布。及时处理皮肤外伤,保持皮肤完整,防止继发感染;积极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去除诱因,避免搔抓。不要过多使用碱性肥皂,以免破坏皮肤脂膜,降低皮肤对外界刺激的保护作用;患者要适当隔离,尤其在产房、婴儿室、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以防传染。

  三、皮肤癣病

  此病有真菌引起,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指浅表真菌侵入人的皮肤、毛发以及指()甲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老百姓俗称的“脚气”(脚癣)、“鹅掌风”(手癣)以及“灰指甲”(甲癣或甲真菌病)、“金钱癣”(体癣)、以及股癣、头癣、花斑癣等。皮肤癣菌病的发病率在真菌病中占80%以上,尤其在夏季,它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它可以占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的首位。因此它是防治的重点,不可忽视。

  如何防治:以预防为主,最好不在公共浴池洗澡,不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要保持鞋袜、衣服的清洁、干燥。司机等职业因长时间坐着工作,最易患股癣,所以,要经常变换姿势、以利通气,尽量保持局部干燥;患有手、足、甲癣的病人要积极治疗,避免因搔抓造成自身传染。

  目前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脚气不能治,治好了脚气可以引起其他疾病”。老百姓俗称的“脚气”,在足趾间以及足底部皮肤生长繁殖而致,除引起皮肤瘙痒而影响工作休息外,真菌的代谢产物和毒素还能引起除脚以外的皮肤过敏,产生水疱、红斑甚至血管炎,称为癣菌疹。另外脚癣可使得皮肤脱屑、增厚、裂口,也可以出现浸渍、糜烂、流水,加之病人因瘙痒会去搔抓,这些原因都可以使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起红线”)、丹毒或淋巴结炎,严重者可以出现发烧等全身不舒服的感觉。所以说脚癣不治才是引起其他疾病的祸根,治疗手足癣应有耐心和恒心,对癣病要坚持治疗、彻底治愈。

  得了癣病,注意千万不可擅自乱用药物外搽。在皮肤科门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出现皮肤损害后,误认为自己是“皮肤过敏”,买来氟轻松、皮炎平等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外搽,虽然有可能出现一时的瘙痒减轻,但最终会造成皮损扩大、加重,炎症反应增强,并有可能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

  四、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为多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在炎热的夏季长痱子。其主要原因是气温高、湿度大,致使汗液不能及时地蒸发、毛孔堵塞,汗液淤积。多表现为小米粒大小的浅表水疱,重者形成浅表小脓疱,称脓痱。

  如何防治:预防痱子发生,首先是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和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可穿宽大且利于汗液蒸发的衣服,并勤换洗,尽量保持皮肤干燥,洗澡后用毛巾擦干,并适量抹点痱子粉。长了痱子可用些清凉、收敛及止痒的药物,若严重者必须到医院就诊,进行系统综合的治疗。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