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什么病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这种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诊断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临床常用的诊断分类名词较多,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的病人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发病较急,头痛剧烈,以中青年人居多。发生缺血性卒中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
以总人口13亿计算,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700万人。在存活的病人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 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目前全国现有得过脑卒中后存活下来的人超过700万:每年脑卒中的直接医疗费用约400亿元人民币。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脑卒中早期有什么症状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往往没有受到病人或家属的重视,因而病人没有紧急送医院,最终延误了治疗。因此,认识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脑卒中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都有突然起病的特点。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状,必须高度警惕脑卒中。常见的症状有:
1、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2、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偏瘫,即—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复视,即看东西成双影。
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
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这些症状有时单独出现一个,有时同时出现多个。一旦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千万不要先找家人商量,或者以为过一会儿就没事了而不理会,更不要擅自服药而延误治疗。开始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后遗症就越小。
脑卒中的急救常识
脑卒中患者最好在发病3小时—4.5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
一、若有人发生脑卒中,身边的人应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
二、在没有确诊前,随意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不要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转运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一、突然一只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二、突然看东西双影或伴有眩晕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或伴有肢体无力
三、突然舌头发笨,说话不清楚等
四、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指急性脑血管闭塞或破裂,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早期、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使各种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康复目的
预防废用性综合征,防治压疮、肩一手综合证、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争取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
康复时机
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1周左右: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都是有效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的速度降低。
康复方法
早期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配合针灸、理疗可预防因不训练和错误的训练导致的废用综合症和误用综合症的发生。
预防脑卒中
一、减重:体重指数(以体重的千克数除以身高平方米)保持在20~24。
二、限盐:每日在6g以下。
三、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对已有卒中危险因素(或病史)的患者以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
四、戒烟、限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存在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五、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将血压降至<14O/90mmHg。
六、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该定期检测血糖。
七、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保持乐观心态和自我减压能力。